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家父刘阿斗

第13章 庖厨之王

三国:家父刘阿斗 蜀道衫 3419 2024-11-15 08:02

  刘瑶让杜祯回去筹钱,又遣散了围观农人和群众,这才命马掌柜带着下人将店铺重新收拾干净。

  马掌柜竖起大拇指:“殿下小小年纪处事不慌,还能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着实令属下万分佩服。”

  “少拍马屁。”刘瑶低声吩咐,“十日之后来我府上,去取新造的一百具曲辕犁。”

  “十日?十日便能造好?”马掌柜有点儿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那曲辕犁他是亲眼见过,亲手摸过的,上面至少有十多个零部件,其中还有铁器。

  这种灵巧的农具制造出来,肯定要费不少功夫。

  之前杜胜就曾判断,再造一百多具曲辕犁,至少要三个月。

  无视掌柜略带怀疑的眼神,刘瑶继续指示:“到时候,你直接派人去刚才那些农户家送货上门,以免再被旁人从中作梗。”

  “谨诺。”掌柜的不敢多言,垂手听令。

  解决了曲辕犁的事,刘瑶带着马承便往家中走。

  走着走着。

  在通往东宫方向的道路上,一匹雪白骏马踏尘而来。

  鞍上之人,与刘瑶年纪相仿,长相颇为贵气,亦是一身华丽无比的锦袍。

  “文枢!”来人纵马到近前,态度十分亲昵,“走,陪我去城外打猎去!”

  “皇兄!”刘瑶连忙打起招呼。

  此人正是当朝太子刘璿,字文衡。

  他与刘瑶同岁,只年长几个月。

  作为阿斗的皇后,张飞之女一直没有儿子。

  刘璿和刘瑶都非嫡子。

  无嫡则立长。

  这年长几个月的差距,便让二人的命运截然不同。

  一个是能继承皇位大统的太子。

  另一个只是名义上拥有一郡封地的安定王。

  但二人自小一同长大,感情深厚。

  刘璿身为太子,更是百般照顾刘瑶。

  今天,他准备出城打猎,正好碰到二弟。

  于是让手下牵来一匹骏马,打算让刘瑶骑乘同往。

  “听说城南有紫色野雉出没,你陪我射它几只回来。”

  刘璿兴致勃勃,伸手就要拉刘瑶上马。

  “太子殿下!”

  正在这时,不知从何处出来一个中年壮汉,扯过缰绳拦在马前。

  “荀子曰:‘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殿下纵情于骑射,毫无节制规矩,这不是太子应该做的!”

  中年壮汉言语诚恳,但态度极其坚定。

  被扯住缰绳的白马打了个响鼻,仿佛赞同来人的建议。

  “绍先,我不过是出去打打猎嘛,怎算毫无节制?”被扫了兴的刘璿脑袋立刻耷拉下来,“城外的野雉可漂亮了。”

  中年壮汉还想继续劝谏,刘璿却拨马往回走去。

  他与其父阿斗一样,就算心里百般不愿意,也会听劝。

  刘瑶认得这中年壮汉,正是担任太子中庶子的霍弋霍绍先。

  霍弋如今还没什么名气,可提起他的父亲,在季汉可是颇有声望。

  那就是梓潼太守霍峻。

  霍峻去世时,刘备还曾亲自带着百官为他守过夜。

  作为根正苗红的荆州派二代目,霍弋自然受到诸葛亮的栽培重视,曾陪伴丞相养子诸葛乔一同在军中效力。

  去年,刘璿被立为太子,霍弋便被阿斗安排在刘璿身边担当侍从。

  霍弋之于刘璿,就像当年费祎之于刘禅那般。

  作为穿越者,刘瑶深知对方的能力,后来霍弋镇守南中,乃是季汉后期一员文武双全的良将。

  见刘璿负气而走,霍弋站立在原地,气氛略显尴尬。

  刘瑶连忙打起圆场,追上刘璿:“皇兄,咱们虽然不能射鸡,但可以吃鸡呀。”

  “吃鸡?”

  “没错,小弟府上刚研发出一道美食,不知皇兄可否赏脸一尝?”

  “鸡的哪部分做的?”刘璿来了兴致:“我可提前说好,鸡屁股我可不吃。”

  “乃是鸡的大胸所做。”

  “鸡,大胸……”刘璿听得垂涎三尺,拍马疾行。

  有人喜欢屁股,有人喜欢胸。

  但一鸡百吃,刘瑶不怕无法让刘璿满意。

  霍弋望着太子背影,无奈摇了摇头。

  “绍先兄,筵席之间本王还有些军国大事想请教一二。”

  刘瑶拉起霍弋的手,同往安定王府走去。

  霍弋本对吃喝玩乐不感兴趣。

  可听到有军国大事讨论,他的眼睛也亮了起来。

  一行人很快来到王府,刘瑶安排大家坐好,嘱咐家令马承派人端上茶汤。

  自己则一头扎进厨房。

  里面,十多个庖人听说主人回府,早已分列两排恭敬站好。

  刘瑶脱下锦袍,立刻便有帮厨的下人接过,再迅速递上围裙和厨帽。

  系好围裙,端端正正戴上白帽,刘瑶径直来到一口铁制炒锅面前。

  为首的庖人双手擎起一柄铁勺,轻轻放在灶台旁一个雪白瓷盘里。

  “殿下,请。”

  刘瑶微微颔首:“食材可已备好?”

  “回殿下,全都备好了。”递勺的大庖声音非常洪亮。

  “鸡胸肉选的是上好的鸡芽子,已用盐巴、葱、姜、酒、蛋清和绿豆磨出的粉汁腌好。

  胡瓜,白笋全都切好了片。

  黑木耳已泡发并过水焯好。”

  鸡芽子乃是鸡胸脯肉中最嫩的一小柳,而黑木耳在汉代更属于上等山珍。

  这里虽是烟火之地,却俨然有一股厨中殿堂之象。

  而刘瑶,便是厨中的帝王。

  见厨下已准备完毕,刘瑶再次点头,下令道:“起锅!”

  大庖身后,一名身材矮小的庖人快步上前,用长铁钳将预先烧好的木炭投入灶下。

  另一庖人在锅中倒入宽油。

  不久,热烈的火焰直扑锅底,油温逐渐升高。

  刘瑶见火候已到,拿起手勺,环顾左右:

  “看好了,我只给你们演示一遍。”

  众庖人赶紧把眼睛瞪得溜圆,生怕错过最关键的教学。

  “滋啦!”

  刘瑶将腌制好的鸡胸肉片一股脑倒入锅中,稍等片刻,手勺开始在热油中轻轻推动,慢慢将鸡片滑散。

  鸡片定型后盛出,又重新起锅烧油,再将葱姜蒜大火爆锅。

  趁葱姜蒜三人组还未反应过来,立刻放入黄瓜、笋片和木耳,炒至成熟后,倒入提前兑好调料的碗汁。

  最后,再让鸡片来个返场。

  随着铁锅在刘瑶手中来回颠起,

  “呼呼呼!”

  一尺来长的火焰竟在锅中生成,随之散发出浓烈的锅气。

  猛火爆炒,香气四溢。

  汤汁油亮,形味俱全。

  不一会儿,一道滑溜鸡片便呈现在众人面前。

  厨房中的庖人们无不惊得目瞪口呆。

  有几个还使劲儿张大鼻孔,猛吸周围的香气。

  这就是铁锅炒菜的魅力。

  “这是什么烹饪之法?简直太神奇了。”

  “在下为厨三十年,头一次闻到如此香味。”

  为首的大庖更如木头杆子般杵在原地,眼皮久久不得合拢。

  他今年六十有三,年轻时曾在刘焉的益州牧府里当过厨工。

  刘焉当年坚信益州有天子之气,便舍去朝廷宗正的官位,跑到成都割据一方。

  晚年,刘焉愈发胆大妄为,曾僭越天子礼仪,建造上千辆皇家车舆。

  他还特地聘请益州名厨,天天按照御膳的标准给自己制作上等美食。

  做过宗正的刘焉,对皇家每天吃什么了如指掌,也曾召见过大庖的师父,向其描绘各种御膳的模样。

  大庖那时虽只十五六岁,却耳濡目染学会了许多皇家菜品。

  可纵使那么多山珍海味,都不如眼前这道滑溜鸡片给他带来的震撼之大。

  色、香、味、形,无一不胜过那些御膳百倍。

  大庖捋捋花白胡须,暗暗感慨。

  感慨自己的幸运。

  在有生之年,他能学到如此烹饪神技,能有机会做出如此的美味佳肴。

  “我刚才炒菜的技法,大家可学会了?”刘瑶的话如一声铜钟,叫醒了众庖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