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准备攻击吐谷浑的消息引起了伏允可汗的不安,他觉得一味听天柱王的还是有点儿不放心,便让人叫来了王玄策问问。
王玄策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可汗了,一见之下非常吃惊,伏允可汗显得非常苍老,身体状况非常差,难怪这许久以来不问政务,都是天柱王在打理。
“可汗近来可安好?不知召玄策来是为何事?”王玄策行礼道。
伏允可汗示意王玄策坐下:“听说大唐欲攻击我国,所以想听听玄策的看法。”
王玄策道:“吐谷浑并非大唐的对手,想办法能止住干戈才是正途啊可汗。”
伏允可汗道:“你有何良策?”
王玄策道:“为太子求取大唐公主,可汗以为如何?”
伏允沉吟了一会儿道:“此策甚好,那么便请玄策跑一趟?大王子这次仍然和你一起去。若能促成此事,你便是大功一件。”
王玄策起身一揖:“玄策必尽心促成此事!我听说大唐长孙皇后刚诞下一位小公主,我和大王子前往,刚好可以祝贺小公主的满月,同时提出求婚之事……”
……
王玄策与慕容顺两个带了很多礼物又来到长安,而后王玄策去宫中祝贺小公主的出生,慕容顺则求见大唐皇帝。
皇帝接见了慕容顺,对于吐谷浑想求娶公主的事,皇帝回答得很干脆:“可以,但需要你们太子来长安迎亲,一个月内若是不来,就别怪朕食言了。”
慕容顺行礼道:“谢皇上,只是一个月如何够?这一来一回就要两个月啊!”
皇帝笑道:“那就宽限一个月,朕便在这里等你们太子前来迎亲……”
……
快马将这个消息送到伏俟城,伏允可汗看着送来的信,良久仍然拿不定主意,这该如何是好?无奈又把天柱王叫来商议。
天柱王觉得这是大唐皇帝的阴谋,他认为如果太子去了长安,就会象当年慕容顺一样被扣在那里为质,如果太子被扣,吐谷浑就彻底没了办法,直接沦为大唐属国,再也不能翻身。所以天柱王力劝伏允可汗不要把太子送到长安去,伏允可汗思量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采纳天柱王的建议:太子不能冒险去长安。
自此吐谷浑彻底断送了和平的机会,把自己送上了战争的不归路。
王玄策在长安和苏定方又重逢了,一见苏定方,王玄策就气不打一处来:“你怎么不在鄯州给我留下消息?白白让我担心?”
苏定方笑道:“以你对我的了解,还能猜不到我去了哪里?”
王玄策啐道:“再了解不也得慌一阵子?我听说这次程将军因鄯州的事丢官,可牵连到你?”
苏定方摇摇头:“我只有个将军的虚职,有什么可撤的?这次我真是见识了天兵天将,以前只是听说,这次与之作战才知道,根本没法儿打,真的是只有挨打的份啊!”
王玄策惊道:“难道是真的天兵天将?”
苏定方点点头道:“是真的,铺天盖地从天上下来的,很多士兵还没有搞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就送了命!”
王玄策问:“是怎么个天兵天将?会飞来飞去?会说人话吗?”
苏定方道:“当他来攻时,就像迷雾一样,即便是白天也是伸手不见五指,从迷雾里冷不丁就伸出刀枪来将人杀了,你说厉害不厉害?”
王玄策又问:“那你是如何防御他的?”
“靠着一面墙与他拼命啊!那样他就不能从身后杀人。要是没有墙,就得两三个人背对背靠在一起跟他拼杀,如果只有一个人那就必死了。”
“看来这天兵还是有弱点的,不是说随意就能杀人。遇到拼死抵抗,他也没有办法。”
“是啊,也不是就任他杀的。”
“你们就没有杀死一个天兵天将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一个都没杀死,我倒打伤了一个,但他蒙着面,只到他的眼睛,他也很惊恐,然后就被抢回去了,那眼睛看起来与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区别。”
“啊?真是太神奇了,如果连你都只能和小兵打个平手,那这仗……真是没法儿打。”
“的确如此,开始时我劝程将军不要出城,要固守,他倒是信我,但他那些步下如何肯信?好在那天柱王来得快,一下子把他们就打晕了,这下子大家知道了厉害,便死守不出,反而有了条活路,不然一个都活不成。我都不敢相信段将军如何就全身而退了?”
王玄策道:“你有所不知,天柱王这撒豆成兵之法,甚是厉害,却损他阴德,用一次便损一重天的功力,所以他用不了几次。据我所知至少他已用了三四次,照此算,他功力即将耗尽,所以段将军并没有受到什么攻击。”
“哦?我听说段将军根本没有进攻?”
“段将军觉得自己无法和程将军相比,程将军败那么惨,所以他非常谨慎,不敢深入草原,天柱王也没有攻击他。”
苏定方点头叹道:“段志玄到底是一代名将,可惜世人不理解他,枉了他一世英名。玄策,你看后面的事将如何应对?”
王玄策道:“太子的意思,皇帝将派李靖将军领兵出征吐谷浑,怎样,你要不要去找一下李靖谋个差事?”
苏定方道:“去找李靖可以,谋差之事就算了吧。如今大唐猛将如云,我又算得什么?再者李靖缺的不是我,而是你。你能继续留在吐谷浑我方才有用啊!”
“好,看来你还有自知之明。有候君集在,你就不要去逞能,在李靖身边做个参将,等我的消息行事,我军便立于不败之地了。”
“那么你还要留在公主身边保护她?”
“这次我就是拼上命,也不能再折一个公主,你在李靖身边,可一定要劝他保证二位公主的安全,要严令禁止擅杀家眷,禁抢财物,不然你这辈子就再难翻身了呀!”王玄策拍拍苏定方的肩。
“你放心吧,你在公主身边只管放心,尽心保护他们一家人便是。在吐谷浑没有赵德言,你也很难拿到他们的准确动向,你只需把你的判断留消息给我即可,这些年我已对他们的作战方式了解了不少,只要你我看法相同,相信他们逃不了……”
……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慕容顺没有等到弟弟前来长安迎亲,非常懊丧,到宫里与皇帝辞行,皇帝也不怪他,明确地告诉他要自已保重,因为大唐决定征讨吐谷浑。此时已经入冬,王玄策也从洛阳返回长安,两人看这伏允可汗的意思是不会让太子来长安了,无奈之下慕容顺只好和王玄策一起踏上回乡之路。
由于两国之间商路已断,苏定方再无去吐谷浑的理由,就跟在李靖身边做个隐身的参将,帮助他规划进攻吐谷浑之事,他的身份决不能是明的,不然王玄策就危险了。
李靖深知出征吐谷浑的事自己不可能拒绝皇帝,还不如自觉上书要求出征,当然皇帝就等着他的上书,虽然如此,依然是要抚慰一番,您老已经这么大岁数了,何苦还要为国出征?并没有立即同意。
李靖这样的老江湖,还能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当然是再上书要求出征,皇帝当然是婉拒:您老人家在家好好带孙子吧!不要再操心国事了!李靖则再上书表示决心出征,皇帝再次婉拒……
如此三次往返后,皇帝最后“不得不”答应了老将军的请求,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经李靖推荐,任命兵部尚书候君集、刑部尚书李道宗为副总管。
李靖接到任命后,最重要的事不是筹兵,而是筹粮,冬天筹粮并不容易,他打算筹得一部分就行,开春大军就开拔出发,十万大军的粮食可不是那么容易筹的,几千里路的粮道,要数万民夫来供应,如果吐军西逃,往高昌方向就有七千里的距离,而且要穿过几千里的无人区,粮食如果供不上,这仗怎么打?在苏定方的建议下,李靖派人去了党项,送去大量的金银,要买党项人的粮食,党项可汗拓拔赤辞非常高兴,当然同意与大唐合作,为大唐筹粮。这就解决了李靖的大问题,只等开春,大军就要开拔挺进青藏高原。
王玄策和慕容顺返回了伏俟城,慕容顺向伏允可汗复命,王玄策一如既往,给光化公主带来大量家乡的礼物,进宫去看望光化公主。
光化公主让王玄策坐下,忧心地问道:“我听说大唐正在筹兵,再来攻我吐谷浑,这是真的吗?”
王玄策道:“是真的。我此来就是为了保护公主而来,我打算再劝说可汗,同意公主留在大瑜寺,由我和大王子保护,即便唐军攻来,公主也不会受到伤害。”
光化公主道:“你可以留在大瑜寺保护南阳公主,我和顺儿都不去那里了。”
王玄策惊得站起来:“公主!这是为何?千里行军,公主的身体如何吃得消?而且大军征战,万一公主有个闪失,我如何向家里交待?”
光化公主道:“上次我留在大瑜寺,宗室对我百般奚落羞辱,如果这次我又是贪生怕死留下,可汗如何能容我?我知道你对我是一片孝心,但我这次无论如何都不能留下了。我已经老了,此次已做了必死的决心……”
王玄策颓然坐下,眼泪忍不住落下来:“公主这是要让我没法回家面对淑郡主啊!”
光化公主道:“你在大瑜寺保住南阳公主已是不易,我会修书一封,淑郡主必不会怪你。”
王玄策摇摇头道:“唐军知道南阳公主在大瑜寺,以宇文叔父在朝中的地位,没人敢去攻击那里,那里只要守住不受流民之苦即可。如果公主要随军,我一定要陪在公主左右,若是唐军杀来,有我在,必能保住公主。”
光化公主到底还是同意了王玄策带着大王子的卫队跟在她身边保护她,她会向可汗请求此事。
伏允可汗这边有点儿慌,与天柱王等大臣连日商讨对策。目前天寒地冻还没有事,开春之后大唐必定杀来,那如何是好?
天柱王并不惧怕,似乎心有成竹一般,大家看他这么淡定,心里略略放下了一些。
而实际上天柱王这些日子已经感觉到有些力不从心,刚开始是以为自己病了,后来又以为是自己老了身体有些累,休息一下即可,但后来发现这些都不是。自己洞悉天地的本领已经远离而去,经常感觉自己和常人没有区别,再也不是那个修为高深的道人,这是怎么了?唐军就要杀来,难道自己命数已尽?心事重重的天柱王为自己打了一卦,卦象出来,天柱王的心沉到最低点,在他眼前的是:
主卦震二,客卦为乾。
这是姤卦。(gou四声)
天风姤,天下有风。
卦辞:女壮,勿用取女。
直译就是:这个女的不好惹,不要娶她。
天柱王知道这个卦辞是说:主方想避免与强大的客方相遇,但又不得不相遇。在当前形势下,主方已经处于客方控制下,主方不得不听任客方摆布。主方在自身发展变化过程中,越过了顶峰,开始走向衰落,如果主方想扭转当前不利形势,就必须振作起来,恢复当日威风,积极主动地去创造新的成就。
这不是在告诉自己,自己已经完了?难道这是天要灭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