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呜!
“虽然天已经提前和我说了,百越的大船队很壮观,但没想到如此壮观,如此之多的货物贸易,无论是作为东道主的齐国,还是占据贸易大头的百越都算得上富得流油了。”
“难怪齐国和韩国,如此配合,一路粮草从没断过,没想到幕后竟然还隐藏着如此之大的利益,哪怕只是从齐国和百越漏出一点点都足够填饱齐国和韩国那些王公贵族了。”
少年韩信也是第一次见大海,第一次见百越大船队,可饶是以他不动如山,动如雷震的稳定情绪,也第一次在如此宏大的百越大船队面前失去稳定。
惊讶,不可思议,随后就是克制不住的期待,他好想亲自去看看百越之地,看看天治理下的百越,到底又该是何等繁华之景,比之如今七国又如何。
“其实百越一开始只有两艘大船,但随着这些年的海上贸易,通商七国后,只是几年的时间,就膨胀到了如今十几艘大船的大船队。”
韩非很羡慕,不仅仅是羡慕百越,更是羡慕齐国抱上了百越大腿,如此庞大的贸易,再加上七国商人皆要借道齐国才能通商大船队。
哪怕韩非不擅长商业。
也明白其中巨大利益。
虽然说金钱的多寡不能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
但一个国家连军饷都抠抠搜搜的肯定没战力。
虽然战国时期的各大诸侯国,都是兵农合一制和全民皆兵制,没有军饷的说法。
但人会饿,肚子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哪有力气打仗,甚至拿上刀枪和敌军拼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当初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算是彻底打断了赵国的脊梁。
因为这四十万赵国降卒,不仅仅是兵,也是赵国大部分青壮。
但如果白起没有这么做。
秦国很难说能否大一统。
因为就算是赵国脊梁被打断的情况下。
依旧三番两次抵住了秦国的连续入侵。
可以想象。
如果四十万赵国降卒没死。
秦国的大一统很难走下去。
“看来百越和齐国一样,很看重商贸,但与众不同的是,百越虽然看重商贸,同时也很看重军事,大船上面随行的那些甲士一看就是百战精锐。”
少年韩信看着越来越近的百越大船队,他也看到了大船上面林立的甲士,全身着甲,手持利刃,背负弓弩,眼神中弥漫着如同野兽一般的煞气。
这是他最为喜欢的士兵。
杀气十足,给他一千.......不,一百甲士。
他甚至有信心把上万的无甲士卒追着杀。
“他们只听命于天,你不可能指挥他们!”
韩非看得出来少年韩信对于这些士卒的渴望,也看得出来少年韩信渴望建功立业的冲动,可他不认为天会把这些百战精锐交给一个少年人。
虽然天让少年韩信,带着上万人跨越上千里,让人很佩服他的魄力,但任何事都有极限,也有规矩,一国军队绝不是少年韩信可以染指的。
“我知道,但天说了,等我长大之后,他就会给我一次证明的机会!”
少年韩信自然清楚现在自己不可能指挥,这些全身上下武装到了牙齿的百战精锐。
但他可以等,等自己长大,他会向天证明,他不止是带兵厉害,他打仗一样厉害。
“真是莫名其妙的信任,萧何如此,你也如此,可偏偏你们都世间绝无仅有的大才,难不成,天真对我藏了一手相面之术?”
韩信有些抑郁了,萧何如今把百越治理的井井有条,让那个来去自由的混蛋可以到处飞,等到以后韩信总不能也打遍七国?
不过想想而已。
韩信也没当真。
毕竟少年韩信再怎么天赋异禀也好,只要没有经历过实战,谁知道他是不是下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让四十万赵国士卒葬身的罪魁祸首。
其实韩非也知道,当年长平之战,真不能怪赵括一个人,更多只能怪国力不足,以至后续粮草不济,可世人只能看到赵括兵败这个事实。
事实如此。
难以反驳。
因为输了说什么都是错的,都像是在故意找借口。
再加上赵括兵败身死之后,没有重头再来的机会。
纸上谈兵就成了赵括的代名词。
同时也登上了不知兵的耻辱柱。
“看来,你还是不够相信天,天除了让我给你带一句话,还让我转告你一句话,如果有一天韩国没了,你可以考虑一下百越,他一直把你当做朋友。”
少年韩信在说完这句话之后,直接把一脸懵逼的韩非请出了队伍,因为接下来,少年韩信要处理这支万人队伍和百越大船队的交接,没时间闲聊了。
“他就那么不看好我和韩国?”
韩非看似一脸懵逼。
其实心里难受得很。
他特意从韩国那个泥潭走出来,一路来到齐国稷下学宫求学,甚至还拜了稷下学宫祭酒荀子为师,就是为了寻找到一个救国之道。
可还没等他实践心里面的想法,就有人告诉他这条路走不通,如果别人说也就罢了,可这人是天,这对于韩非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其实韩非心里明白天说这句话的原因,不是为了专门给他泼冷水,只是不想让他死在韩国这艘破船上。
如今韩国这艘破船,缝缝补补,早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彻底打翻重来,才有一丝重造韩国的机会。
就算如此。
还得指望七国君王昏庸。
十几年内不要出兵韩国。
可问题是。
秦国十几年都完成了大一统,灭了六国,哪有时间等韩国慢慢改变。
又不是每个国家都是百越,有天这样的人出来重造乾坤,一统百越。
.......
“呜!”
琅琊港口传来了悠长的号角声。
这也意味着百越大船队靠岸了。
而随着百越大船队的靠岸,依托百越大船队生存的数万码头工人,也从琅琊各个地方涌现了出来。
早已等候多时的七国商人,急急忙忙的驱赶着一长串的车马人流,也朝着琅琊港口这边极速靠近。
至于为什么不提前准备好。
非要等到这个时候才靠近。
那是因为百越大船队靠岸后,每一次都要提前驻扎好军队,才会允许码头工人以及七国商人进入琅琊码头,进行卸货和交易商品。
这放在后世自然是无法理解,但放在现在就非常政治正确,商业是贱业,士农工商,商人地位一直都最低,哪怕是在齐国也一样。
齐国虽然支持商业贸易发展。
但他们没有把商人地位抬高。
商人只为权贵服务。
一切都向权贵看齐。
除此之外。
就是纯粹为了货物安全考虑了,百越的三白一茶暂且不说,其他货物,也是价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