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韩非,韩国九公子
作为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
身着素雅衣袍的贵公子只花了一刻钟,就追上了这支万余人的队伍,哪怕中途还遭到了骑兵的盘问,但借用稷下学宫学子的身份还是蒙混了过去。
如今这个时代,稷下学宫作为七国唯一的文学圣地,诸子百家,论道之地,地位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以至于稷下学宫的学子都颇受大多数人尊敬。
“老人家,好奇问一下,你们都是韩国人吧?”
身着素雅衣袍的贵公子拉住了一个容貌老实憨厚,看起来很好说话的老人,尤其是老人身边,还带着两个半大不小的孩子。
这样的组合,大多是爷孙,有老有少,很好把握,就算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打扰,爷孙三人也只能老老实实回答来人的问题。
“是,贵人,我们都是从韩国那边逃难来的。”
老人不知道身着素雅衣袍的贵公子什么身份,但那身素雅简约的衣袍就算他们爷孙三人一辈子种田,种到死也买不起的名贵丝绸。
再加上,老人眼尖,刚刚看到了身着素雅衣袍的贵公子和骑兵一位统领大人有说有笑,顿时明白眼前这人是他们爷孙招惹不起的。
“逃难?”
身着素雅衣袍的贵公子愣了一下,随即开口问道:“老人家,逃难二字,一般发生在战乱之国,难不成如今的韩国有战乱?”
此话一出。
老人忍不住自嘲一笑,语气颇为有些无奈道:“贵人,如果韩国真的有战乱,我们怕就不是逃难了,早就死在了兵匪之下。”
此话伤人。
起码对身着素雅衣袍的贵公子来说很是伤人。
他没想到这么多韩国流民竟然不是因为战乱。
如果不是战乱。
自然就是人祸。
作为韩国公子的他。
很明白韩国的困境。
那就是很多韩国黔首已经快活不下去了。
贵族对于黔首的压榨已经到了一个极限。
所以他来齐国稷下学宫求学,拜师荀子,就是为了寻找一个双全法,想在贵族和黔首之间找一个平衡点。
可越深入研究贵族和黔首之间的关系,素雅衣袍的贵公子就越绝望,因为根本找不到任何可行的双全法。
要么洗牌。
要么重来。
韩国已经经不起洗牌这样的大动乱了。
可要是重来那也不再是原先的韩国了。
所谓洗牌,就是变法。
所谓重来,推倒重来。
可无论哪种选择都不是素雅衣袍的贵公子想要的。
如果可以的话他想通过自身所学一点点改变韩国。
可现实告诉他。
这是不可能的。
想要改变韩国,就得下猛药,下重药。
必须得下狠手,才能改变如今的韩国。
.......
沉默少许之后。
素雅衣袍的贵公子蹲下身子,伸手轻轻摸了摸老人两个半大不小的孙子孙女,温声道:“如今的韩国,就真的没有一点活路了吗?以至于让你们横跨上千里逃难到齐国琅琊。”
对于这个问题。
老人的孙子孙女,看了看老人,发现老人微微点头之后,这才小心翼翼开口道:“贵人,如果我们不是跟着韩大人的队伍,怕是根本度不过这个冬天,就已经饿死在路上了。”
韩大人?
素雅衣袍的贵公子非常不愿想起自己那些哥哥,可韩国流民,又是韩大人,不由得他不想起自己那些哥哥,总不能是一个素不相识之人。
可即便是一个素不相识之人,素雅衣袍的贵公子也相信此人不会年未及冠,甚至只是一个半大小子的少年,率领一支万人队伍横跨千里。
“韩大人是一个好人,百越共主更是好人,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百越共主,但韩大人说,这一路上的粮,都是百越共主为了我们争取来的。”
老人的孙子孙女,发现素雅衣袍的贵公子,不像一般的王公贵族,没有那么难以接触之后,当即忍不住说起了自己等人这一路上遇到的见闻。
素雅衣袍的贵公子也不着急,更不觉得不耐烦,只是老老实实倾听着少年少女的一路见闻。
只是听得越多,素雅衣袍的贵公子就越加难受,因为他发现少年少女向往的一直都是百越。
作为韩国黔首。
亦是韩国子民。
少年和少女嘴里面没有韩国一句好话。
反而是对从未见过的百越充满了希冀。
面对这份希冀。
活下去的希望。
素雅衣袍的贵公子不清楚是那个还未见过面的韩大人太能吹嘘,还是说少年少女太容易相信人。
为什么不相信自己出生的家国,反而会如此相信一个外人,相信一个自己从未去过的陌生地方。
可想质问的话。
都卡在了喉咙。
素雅衣袍的贵公子不知道自己是何时起身离开的。
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被请到了一个少年的面前。
“韩非,韩国九公子,稷下学宫祭酒荀子的弟子?”少年语气很是自信,傲然的挺立着胸口,仿佛早已经摸透了素雅衣袍贵公子的一切信息。
“你是?”
素雅衣袍的贵公子,也就是韩非,脑袋里面飘过一个不可思议的猜想。
但很快,韩非又压下了这个猜想,因为这个猜想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韩信,现在是农家子弟,未来可能是百越的大将军!”
少年韩信意气风发,言语之间充斥着极度爆棚的自信。
自信和自负的差距,其实就在一念之间。
一开始,很多人都以为少年韩信太自负。
可事实证明。
他就是自信,他有这个能力自信。
凡是不信的,都不得不承认韩信。
韩信韩信。
信而不负。
少年韩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信。
证明没有辜负天对于他这个人的信任。
“所以你就是他们口中的韩大人?”
虽然已经有了猜测,但韩非还是很难相信,一个年未及冠的少年,居然是一支上万人队伍的领头人,甚至可以带着上万人横跨上千里,从韩国直插齐国琅琊。
哪怕韩非不善带兵打仗,但不代表他不理解带着一支上万人的队伍有多不容易,别说是一个不落,甚至分发粮草也是一个技术活,能不能分到每个人的手里。
最为恐怖的是。
少年韩信居然还是横跨上千里的路途。
把一万人从韩国南阳带到了齐国琅琊。
让人心痛的是。
如此大才,绝世大才,心里面想的都是报效百越,而不是韩国。
可韩非也清楚,就算韩信有大才,放在韩国也大概率是被埋没。
如今的韩国。
根本不是你有才就能被看重的。
不可能做到秦国那边唯才是举。
“九公子,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被天亲自看过面相,那应该就是我了。”少年韩信自信的拍了拍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