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沿着城墙奔行了七八里,从东门绕到了南门,身后的士卒越来越少,却被追兵紧紧辍在后面,始终不得入城。
鲁智深与史进对望一眼,沉声道:“这样下去,只怕难逃全军覆没的下场。洒家死了倒不打紧,可是士卒何辜?等会到了西门,洒家断后,你领士卒进城。”
“上柱国身系一国安危,焉有让你断后的道理?将军勿复多言,小弟替你引开追兵。”
好一个史大郎,不等鲁智深同意,对身后士卒大吼道:“大王养兵千日,今日正是我等用命之时。诸位可敢与我一道死战报国?”
士卒齐声呐喊:“有何不敢?”
“好!”史进将三尖两刃刀横在马上,一把扯掉碍事的兜鍪,发一声喊,催马离了城墙上弓箭手的掩护,对追兵发起冲锋。
一千余士卒,紧跟了上去,转眼就与梁山兵马厮杀到了一处。
鲁智深回头一看,但见士兵血肉横飞,顿时心如刀绞,恨不得勒转马头,回去杀个痛快。
可一想起还担负着守城之责,只能长叹一声,把心一横,带领数百疲敝之卒,赶往西门。
又行了一阵,身后追兵渐渐稀疏,鲁智深终于赶到南门。守军放下吊桥,他让士卒先行入城,独自立马城门口,提着禅杖断后。
一人横杖立马,百余追兵竟不敢近。
鲁智深也浑没将他们放在眼中,不住眺望远方,只盼史进能够杀出重围。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追兵如同潮水一般涌来,喊杀声震天动地。眼看得人越聚越多,顷刻间就有了数千之众。
西门镇守刘赟副统领大骇,不住催促鲁智深快些入城。
“慌什么!再等等!”
鲁智深觑得真切,人群之中仍有骚动,隐隐传来喊杀之声,便知还没有全军覆没。
心里想着救得一个是一个,因此不急入城。
过得片刻果见史进领着数百人杀透重围,径直向这边奔来。一边跑一边喊,“上柱国救我。”
鲁智深见了大喜过望,向城头下令道:“弓箭手准备接应。”
“史大郎勿惊!洒家前来助你。”说着一挥禅杖就迎了上去。
禅杖左右挥舞,荡开一条道路,迎着史进,一前一后奔到城门楼下方才止住。
“史家大郎可还能一战?”
史进浑身浴血,身披十数箭,豪气仍然不减,“有何不可!”
“好!洒家便与你一道,为敢战之士断后!”
鲁智深与史进分列吊桥左右,掩护士卒入城。
见着己方士卒被缠住,当即催马冲锋一阵,助其脱困。二人冲锋不曾离开城门一箭之地,并不敢陷己身入重围之中。
如此冲锋十数次,救得两百多人入城。
不多时只见尘土飞扬,旌旗蔽日,梁山大军掩杀过来。
情知再也无能为力,二人喟叹着纵马跃上吊桥,紧闭城门。
此一战四千精锐步卒出城死战,过来者不足一千,几乎人人带伤,可谓损失惨重。
一时东平府内几乎家家吊孝,哭声盈野。
鲁智深携了史进的手一道进了军师府。众人见了二人浑身血迹的模样无不动容。
七手八脚为二人卸甲。从史进甲胄上居然取下来,一十三支利箭。有些箭头已经穿破甲片,陷入肉里。
拔箭时,史进依旧与众人谈笑风生,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
朱武与其相熟,连忙唤来医士为其治伤。
“皮外伤而已,哥哥无需放在心上。比起战死在城外的三千同袍,小弟已算幸运的了。”
说起这些,众人全都沉默下来。
好半晌,李助才开口道:“抚恤之事,我已安排蒋敬和陈文昭两个去做。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要考虑如何打退梁山围城。”
公孙胜叹道:“城内尚有六七千可战之兵。守城自是够了,就怕梁山故技重施。到时候我们无力出城野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百姓无辜被戮了。”
这是无可奈何之事,再谈论下去也无济于事。
鲁智深大马金刀坐在太师椅上,岔开话题问道:“探马营将军情报与二郎兄弟了吗?”
李助摇了摇头,道:“大王若是知情,必让花将军回师来救。届时大王自身的安危只怕难以保障了。”
众皆以武松安危为重,均点头同意暂且不向武松报告军情。
不说城内众人谋划,当晚宋江中军大帐之内也是一片愁云惨雾。
宋江看过战报,额头青筋直冒,满眼不可置信:“我不惜背上戕民之罪,又提前部署周全,如何把仗打成这样?”
吴用接过战报扫了一眼,心头也是震撼非常:“一战死伤四千五百人马?”
众头领垂头丧气,沮丧非常。
未下山之前,个个踌躇满志,自以为梁山雄军已可横行山东。
不想初战失利,二战折损大将。这两次攻城之战且不提,可野战也没占到任何便宜,这就太过出人意料了。
“公明哥哥,明日是否继续抓捕百姓来攻城?”
宋江道:“如今折损逾五千,再来一次,我梁山基业只怕就要断送在我的手里。”
这几次战斗折损的大多是梁山兵马,宋江心疼,张叔夜倒是不好说什么,只能劝慰道:“这些都是为国捐躯的好儿郎,老夫一定表奏朝廷,善加抚恤。”
宋江兴致缺缺,拱手道,“多谢相公美意。”
瞧着宋江似乎有些打退堂鼓的意思,吴用眼睛一转,献计道:“公明哥哥,东平府不易打,阳谷县可没有这般高墙。我听说武松对其兄嫂甚是敬重,如今他兄嫂俱在阳谷县,若我们拿下他们,足可使武松投鼠忌器。”
一听吴用这般说,王英连忙请战,“小弟愿为哥哥打下阳谷县。”
宋江深知武松的性子,若真对其兄嫂下手,只怕将来任何转圜的余地都没有了,就只剩下一个不死不休的结局。
李立、石勇本与武松有私仇,听得有报仇的机会,纷纷请战。
吴用也会错了意,以为宋江是怕损失过大,急忙说道:“小可有一计,取阳谷县易如反掌。”
众人都道:“军师快说。”
吴用笑道:“驱赶百姓为前驱,我军混入其中,趁乱夺城可也。”
王英问道:“若百姓不入阳谷县怎么办?百姓要入城,守军却不开城,又当如何?”
“封锁其他道路,不入城便只有死路一条。武松为声名所累,若不开城便大失民心,横竖我们都没有损失,怕个甚么?”
众人均以为此计可行,便请宋江决断。
宋江被架在火上,浑身难受,只能无奈下令,“便依军师之计。王英、李立、石勇三位兄弟,明日各带三千人马,攻打阳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