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四方战车冲连营,五行大阵破蒙军(二合一)
“出城了。”
石清由衷赞叹道:“将军神机妙算,赵真人、愚酒真人他们趁乱出城,人数不多又轻功极佳,已经扬长而去了。”
蒙古大军人数太多,治军虽不如当年的成吉思汗、忽必烈,但也像模像样。
若不是佯攻吸引火力,任凭两派高手轻功不俗,也休想逃出生天。
俞大猷松了口气:“那就好,他们出城了,此事就算成了一半。”
“一半?”
“是的,一半。”
俞大猷道:“蒙古大军毕竟有十万之众,就算加上各处援军,我军兵力也不会超过五万,战车又极难制造,短短一个月造不出多少,再加上训练不足,对付不了蒙古大军。”
“为什么?听说大明朝拥兵百万,怎么会任由俺答部十万大军如此猖狂?”石清不解。
俞大猷叹气:“其中缘由众多,一时间说不清楚。”
大明朝拥兵何止百万?两百万都不止。
可那只是账面上的,实际上根本没那么多,虚报严重。
军户逃亡,腐败严重,导致各地卫所空额太多,有些地方甚至十不存一,号称一万,实际上还不到一千。
京城驻军和内地卫所占了三分之二,九边防线只有三分之一兵力。
大明朝疆域虽然不如汉唐辽阔,但也不小,边境线太长,九边防线都要驻防。
要同时抵御东南沿海的倭寇、西部的两大汗国和亦不拉、仁蚌巴,以及南边的安南区域,东北的女真和朝鲜也不安分。
分到蒙古方面的,能有多少?
大明朝和蒙古接壤,边境线绵延数千里,任何地方都有可能被蒙古骑兵洗劫,都要驻军,分到大同府的又能有多少?
俺答部大举出动,瞒不过其他部族,图们部肯定会有所行动,侵扰边境,其他地方压力也很大,分不出多少兵力过来支援。
“单凭援军和战车还不够,想要打败蒙古大军,还需要诸位同心协力。”
俞大猷召集五大门派剩下的高手:“宋朝末年,五绝之一的东邪黄药师曾以二十八星宿大阵迎战蒙哥可汗的十万精兵,我已将此阵稍加改变,配合战车、火器,定能大破外面的十万大军。”
“只是此阵精妙,需要诸位及门人弟子先行操练,才能发挥其最大威力。”
石清道:“将军放心,自今日起,我们便是将军麾下的兵卒,一切遵从军令,违令者军法从事!”
“好!事不宜迟,我这就把阵法说给你们听……”
俞大猷精力旺盛,连续拼杀两天也不疲惫,通宵达旦将阵法仔细讲解。
第二天一早,五大门派开始演练阵法。
俞大猷抽时间观看,发现江湖中人终究不是军队士卒,不适应常规军阵。
他略一思索,将各大门派掌门长老请来,详细了解其武功特点,根据门派特征修改阵法,力求尽善尽美。
“老七,皇上赏赐的东西呢?全部分发给五大门派。”俞大猷说道。
此后二十多日,两千义士白天操练,晚上服用蛇胆、玄冰碧火酒、玉蜂浆练功,内功修为多多少少都有提升。
赵真嵩等人出城后,立刻找到附近的援军,呈上战车图纸,将俞大猷的军令带到。
俞大猷是大同府总兵,是这片区域的最高军事长官,再加上战绩辉煌,声名赫赫,皇上格外信重,各路援军哪敢不从?当即照做。
他们不再试图靠近大同府城,而是驻守附近各地,坚壁清野,一味防守,不给蒙古以战养战的机会。
一个月匆匆过去。
蒙古大营,俺答汗脸色阴沉:“不是说大明援军会来吗?这都一个月了,一支援兵都没来!”
赵仝低着头站在一边,心情忐忑,感觉已经失去了大汗的信任,地位岌岌可危。
他也想不通,为什么那些援军不约而同的坚壁清野,就是不靠近。
一个个躲在城里,依仗城高池深死守,一时间还真攻不下来!
就在这时,外面忽然响起了叫喊声,紧接着有人进来禀报:“启禀大汗,有人纵火,烧了粮草辎重!”
“什么?”
俺答汗大惊失色,连忙出帐,看到烈火熊熊,而且不止一处。
火光冲天,照亮了漆黑的夜幕。
他看到那里有人上下翻飞,左冲右突,剑法高明,衣着打扮和白莲教众一模一样。
赵仝吓得冷汗直冒,连忙解释:“大汗,一定是有人冒充……”
“孤没那么容易上当!”
俺答汗冷声打断,急匆匆下令:“俞大猷派人纵火焚烧粮草辎重,引起我军慌乱,一定会趁乱偷袭,传令下去,全军戒备!”
他话音未落,就听到府城方向传来厮杀声,此起彼伏,震天动地。
只见北门大开,一辆辆战车呼啸而来,为首者正是俞大猷。
他身骑白马,手握长枪,率领数十个战车车阵,径直朝着中军大帐冲杀。
粗略估计,约有两千兵马。
“就这么点儿兵力,也想冲击我蒙古大营?做梦!”
“杀俞大猷者,赏万金,官升三级!”
俺答汗气极反笑,立刻命全军出击,要趁着俞大猷出城,将其杀死,先杀大将,再灭兵卒。
传令官连忙传令。
“哈哈,这功劳是我的了!”
“别跟我抢!”
一个个武林高手从各处营帐飞掠而出,会同上万蒙古骑兵一起,朝着俞大猷杀过去。
他们虽然轻功不俗,速度极快,但也快不过这些久经沙场的战马,被蒙古骑兵们抢了先,最先迎上了俞大猷的车阵。
这些蒙古骑兵精通骑射,想要凭借射程优势先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忽然,车阵中传来连绵不绝的轰鸣声,惊天动地,伴随着可怕的火光。
数十枚炮弹脱膛而出,连同数量更多的弩箭,顷刻而至,命中最前排的蒙古骑兵。
这些炮弹基本上都是石头磨成,弩箭也比普通弩箭更长、更粗、威力更大。
别说不会武功的蒙古骑兵,就算是身披铠甲、内外兼修的武林高手,也无法正面对抗,碰着就死,磕着就伤。
“是虎蹲炮,还有车弩!”
“明军的射程比我们还远,威力还大!”
“不要慌,那些东西装填需要时间,趁机冲上去!”
有人高声指挥。
蒙古骑兵们悍不畏死,继续冲锋,在付出了数百具尸体的代价下,终于拉近距离,又遭到了鸟铳手、火箭手的攻击,又损失了一波兵力。
这些弓马娴熟、在马背上打天下的蒙古骑兵,在射击上败给了科技,败给了火器!
大明军队的火器弓弩,能轻易射杀他们,而他们射出的利箭,却被战车上的木板以及棋牌手抵挡,难以造成有效伤害。
“不要慌,再靠近!”
“拔出你们的刀,和明军白刃战!”
那人再次指挥。
蒙古骑兵继续冲锋,又付出了大量尸体,终于冲到了战车前,等待他们的是钩镰手、虎叉手、拨刀手。
在战车的掩护下,这些明军使用长柄兵器,钩断马腿,刺穿他们的胸膛,割断他们的脑袋。
兵种之间存在克制。
骑兵因为强大的机动性、冲锋时的强大冲击力以及战术灵活性,完美克制步兵。
可面对更为庞大的战车,骑兵的优势无法发挥,反而被克制。
何况俞大猷的车阵,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战车,而是好几个兵种协同作战,在足额军饷的鼓舞下,配合默契,战斗力领先时代。
一时间,这上万骑兵,居然拿区区五十辆战车、两千名士兵组成的车阵,毫无办法!
江湖高手们也纷纷止步,不敢靠近。
蒙古骑兵对付不了这些车阵,他们也一样。
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
俞大猷并没有和这些蒙古骑兵缠斗,而是继续冲锋,目标很明确,就是俺答汗所在的中军大帐!
“俞大猷冲我来了?”
俺答汗大怒,连连下令。
一千名士兵手持盾牌,挡在了中军大帐前。
而那些蒙古骑兵,则迂回绕后,要从后方攻击战车——
战车上的火炮、车弩极其笨重,固定后很难改变方向,攻击不到他们,这是战车最大的弱点。
这时他们才注意到,又有两千名士兵紧随其后。
其中五百人身穿道袍,手握长剑,是武当派弟子。
他们护在两侧,不让任何人靠近,中间是五十辆战车。
不同的是,这些战车上没有火炮和车弩,而是装上了水龙。
这些用于灭火的装置,此时喷射的不是清水,而是掺入毒液的毒水,由各种剧毒和金汁混合而成。
那毒水溅在身上,登时疼痛难耐,片刻后就起泡腐烂,蒙古兵根本无法靠近,反而被消灭了不少。
他们远程放箭,强弩之末速度和威力都不够,被剑法精湛的武当弟子以及棋牌手挡住,难以造成有效伤害。
两大车阵一前一后,坚定的朝着中军大帐冲去,势不可挡。
“调兵,速度调兵!”
俺答汗眼看着两万中军挡不住对方区区四千兵力,连忙调兵遣将,命左路军、右路军以及投靠他的白莲教众、边军边民过来支援。
然后他就得到了不好的消息:
那些部队也遭到了袭击!
天龙寺、上清观的五百弟子,连同一千五百精兵出东门,杀向投靠蒙古的边军边民,以及左路军。
这支部队同样配备了五十辆战车,车上装的是一根根巨木,一头削尖。
他们一路往前,一路放下木桩,东打一根,西打一根,杂乱无章,彼此距离各不相同,却又暗合某种规律,目的只有一个:
限制蒙古骑兵,让这些蒙古骑兵无法冲锋,将他们的速度降到最低,让他们失去机动性,对车阵无法造成威胁。
两大门派的弟子,则借助轻功身法优势,凭借巨木抵挡箭矢,展开猎杀。
全真教五百弟子,护着一千五百精兵和五十辆战车出西门,目标是白莲教众。
这些弟子精通天罡北斗阵法,只见长剑如雪,七人一组,四十九人一群,九十八人一大群,左右穿插,斩杀靠近或者被靠近的白莲教众。
而那些士兵,则从战车上取出短斧、标枪、箭矢,不断远程攻击,杀得白莲教众哭爹喊娘,掉头逃窜。
少林派五百弟子,同样护着一千五百精兵和五十辆战车,他们从南门杀出。
士兵们施行火攻,石油、硫磺、硝石等不断从喷火铁筒中喷出,并配备了大量火铳、火箭,朝着远方的营帐射去,点燃熊熊烈火,将黑夜烧成了白昼。
少林僧众则负责形成包围圈,以罗汉大阵保护士兵,有胆敢靠近者,立刻将其诛杀。
双方远近配合,蒙古兵抵挡不住,节节败退。
自府城出来的五支部队,以俞大猷部队为中心,很快汇聚在一起,然后不断轮换,变幻莫测。
蒙古兵前一刻还被水龙毒汁腐蚀,下一刻就遭到了喷火器的火焰灼烧,紧接着面对的是漫天的飞斧、箭矢,还被一根根竖起的巨木绕晕,死伤惨重。
乱了,蒙古大军完全乱了!
中军大帐,俺答汗也看得晕了,急忙问道:“谁识得此阵法?”
军师赵仝连忙低头。
他半路出家学习兵书战策,却连孙子兵法都没看完,哪知道那是什么阵?
“阿弥陀佛。”
五轮法王念了句佛号,说道:“这是五行大阵,三百年前的东邪黄药师和两百年前的明教,都用过此阵。”
俺答汗惊讶:“国师不是江湖中人么,为何识得此阵?”
他尊五轮法王为国师,只是看重对方的武功和宗教地位,借以笼络武林高手和藏传佛教,不是真的要五轮法王指挥打仗,这方面他最依仗的还是赵仝。
没想到认出明军阵法的,居然不是赵仝,而是五轮法王。
五轮法王道:“金轮祖师死于此阵,从那以后,金刚宗就精研此阵,明教五行旗中亦有金刚宗弟子潜伏,学到了五行阵法的皮毛。”
俺答汗大喜:“国师既然精研此阵,想必也有破解之法!”
五轮法王叹气:“迟了,此阵已成,又加入了战车,而我军大乱,贫僧亦无破解之法,为今之计,唯有撤军,再想办法破解。”
俺答汗咬牙:“撤军!”
俞大猷的车阵越来越近,距离他不止千米,这么点儿距离,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数万骑兵听到军令,立刻撤军。
他们骑术出众,战马健壮,速度远超战车,打虽然打不过,逃还是能逃掉的。
但那些投靠过来的白莲教众和边军边民,就不一样了。
战马优先供应蒙古兵,他们这些二等三等兵,只能步行,速度太慢,一片片的死在了明军的内外夹攻中,只有一小部分四散逃离。
俞大猷当然不会放过这绝好的机会,下令追击。
明军追击百里,直到人困马乏,这才回城,战果辉煌。
此战歼敌三万,己方死伤不到三千,可谓大获全胜。
俞大猷连夜上奏,为将士们请功。
然后统筹各路兵马,继续打造战车,组建车营,训练士兵,演练阵法。
因为他很清楚:
俺答汗还活着,主力骑兵死伤不多,仍有一战之力。
最重要的是:
俺答汗一定会联合其他蒙古部族,比如图们部,再次兴兵来犯,一雪前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