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红楼:随身一座大药房

第72章 金蝉脱壳

  月黑风高。

  罩着淡紫色纱衣、内里只一束裙的秦可卿,趿着绣鞋走在路上。

  蒙蒙夜色中,斋堂的轮廓出现在了前方。

  秦可卿轻车熟路的从后面的楼梯上了楼去,进了房间。

  以月光为烛,秦可卿翻开床板,便看到床下那老妪的遗体。

  原来当日那棺材里的不是这老妪,而是两根小腿粗细的木头,套了一条寿衣的裤子。

  那是秦可卿在布置斋堂时,就暗中准备好了的木头。只待将寿衣套上,露出一半来让那两丫鬟看见,事情便算成了。

  虽仔细去看能够分辨出来,可那些丫头们早就吓坏了,哪里还能一直盯着?只匆匆一眼,自然发现不得。

  之所以要开斋堂,秦可卿正是为了这金蝉脱壳之计。

  让百姓们都知道有‘秦小娘子’这个人在行善,届时再一‘死’,众口铄金必然成真。

  再者来往斋堂的孤寡老人很多,总会有寿元将尽的,只是不曾想目标这么快就有了。

  秦可卿已然为这老妪请了苏夜看过,确是无药可治,且照顾着寿终正寝,她自认做到了能做的一切。

  将老妪送给自己的金手镯,又戴回了她的手腕,并将自己携带的玉石翡翠、金簪金圈……一系列能证明自己身份的饰品,全都与老人家戴上。

  下了楼去,从灶房里提上一大桶油。

  秦可卿双手提着油桶,每走几步就要放下桶,朱唇微张,小口喘着气儿。

  直将一桶油都提到了房间里,秦可卿来到床前,恭恭敬敬的跪了下来,重重的磕了三个头,雪白的额头都已然泛红。

  拿起水瓢,开始倒油。

  除了床铺上,房间的墙上、地板上,天花板上……木质结构的房子,到处已经倒上了油。

  秦可卿又回了灶房,把余下的几桶油,分别倒在了斋堂的各个角落,能保证一把熊熊烈火,将这斋堂彻底焚尽。

  做完这一切,秦可卿走出斋堂,拿出一把火折子,正要点燃,却忽然听见有脚步声靠近。

  她立刻屏住呼吸,将自己隐藏在转角的阴影中,就着月色循声看去。

  就见一个虬髯大汉,顶着一个古铜色的大光头,被月亮照的反光,手里提着一个桶,大摇大摆的走了来。

  紧接着,就见他将桶里的东西,往斋堂的墙上一泼,拿出火折子点燃往那墙上一丢。

  “烘”的一声!

  火光陡然冲天!

  “我日!”

  虬髯汉子怒骂一声,赶紧拍灭胡子上的火星子,月光下能看到一抹青烟飘起。

  “庙里的油这么猛?”

  殷天佑看着自己的宝贝胡子被烧坏,顿时心痛不已。

  他也没想到,一桶油倒上去,一把火一下子整个房子都燃起来了。

  不过这更合他心意,免得慢悠悠的烧,被人给发现走了水,前来救火救不好了。

  如此熊熊烈火,一夜过后必将整个斋堂烧为灰烬。

  “庙里的油?”

  秦可卿原本纳罕,听得这汉子的话,顿时心中明了。

  想来是这斋堂,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没想到行动如此迅速,且狠辣。

  若是没有及时遇到那位老人家,岂不是一番心血算计,都要付之一炬?

  念及此处,秦可卿再次跪了下来,对着熊熊火光,最后又磕了三个头。

  “待来年清明,再给您老人家磕头。”

  待虬髯汉子离开后,火势也蔓延到了秦可卿藏身的这边。

  “从此以后,我只叫秦可卿!”

  她没有往回去的路走,而是换了个方向,在漫天火光之中,往碧水居去了。

  而这一场大火,势必成为明日扬州最大的新闻。

  ……

  苏夜到了海堤镇后,全镇的百姓皆是敲锣打鼓,炮竹齐鸣。

  街道两边的百姓人山人海,几乎这里所有的人都从家里出来,迎接苏夜。

  “苏千户大恩,海堤镇全部百姓没齿难忘!”

  “没齿难忘!”

  村长老李头杵着拐杖,用苍老的声音震声喊道。沿街的百姓们跟着齐齐大喝。

  新换上来的县太爷薛文瑞,以及新换的指挥使方耀祖都在道路前头候着。

  苏夜从马背上下来,毫无派头的和大家打着招呼,并让黄鸿羽一路宣布,要从百姓中选人来组建亲兵队伍。

  顿时百姓们全部响应,就连小娃娃都喊着要杀倭贼。

  “薛知县,方指挥使。”

  “苏千户!”

  苏夜与县太爷和指挥使打了照面,两人虽都比苏夜年长,甚至方耀祖还算是苏夜上司,却不敢有半分孩视。

  从职位上来说方耀祖是上司,可真到了战时,他还是得听苏夜的。

  招呼一番后,苏夜不再废话,直接进入正事。

  “薛知县,劳烦你派人去各户人家中访问情况,将有意向参军的人的资料记录一下,然后给我。”

  以今天这人山人海的阵仗,招满人不难,自然要精心挑选了。

  首选就是那些身强体壮的成年汉子,然后是家里男丁昌盛的。而独子苏夜就会过滤掉。

  薛知县应了之后,立刻召集人手去办,苏夜也开始写下成为自己亲兵的待遇。

  以成年男子每日摄入蛋白质的标准,安排了每天早上的鸡蛋、中午的肉,以及足够多的碳水。

  在古代大多数人当大头兵的最高目的,其实并非封妻荫子,那只是少数将领追求的事情。

  普通人,只想吃饱饭。

  仅此而已。

  苏夜要做的,也是这么简单。

  好在他现在有一笔巨款,可以承担的起买肉蛋的成本。

  至于长此以往钱要从哪来,苏夜心中早就有了打算。

  原本该靠海吃海,可渔业如此不发达,除了因为朝廷海禁的原因外,还有倭贼进犯以及鱼税过高的原因。

  而这些,当苏夜掌握了足够多的真理后,他会全部废除!

  只要将倭贼彻底击溃,整条沿海就是黄金海岸。不仅可以发展渔业,还能晾晒更多的盐,甚至开海以后,还有源源不断的丝绸贸易……

  这一切的一切,就以脚下的海堤镇为起始,然后扩散到整个江南。

  苏夜现在正是最受信任的时候,若这会子不趁机多积蓄实力,那才是白白浪费良机!

  与朝廷说亲自造炮的奏折,已经让林如海六百里急递上了京城,不多时就会有回音。

  苏夜相信,朝廷没有理由拒绝只要采买三成成本的自造提议。

  到那时,每造一门虎蹲炮,就能扣下一半的铁矿石。

  盐铁人心皆在手,这便是苏夜要掌握的真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