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不是汉灵帝

第92章 议和

  雒阳北宫,德阳殿。

  清晨时分,皇帝便开始遛狗,遛了一会儿,皇帝蹲下,捧着狗脸。

  “羊,记住你的新名字。”

  黑犬瞪着乌溜溜的大眼睛,估摸是在疑惑,为什么自己是一只狗,皇帝非让自己叫“羊”。

  最近因为皇长子在学宫落水,袁隗辞去司徒一职。

  皇帝下诏立了太子,让袁隗专心做太子太傅,负责太子安危,不可再出纰漏。

  公府要推荐一位司徒人选。

  上报的人员为杨赐。

  刘宏心里清楚杨赐是个什么人,倒也没有反驳公府建议,让杨赐走到台前,比在幕后暗斗好得多。

  而且这样也能麻痹杨赐。

  正和“羊”玩耍,侍从走来,领来一位宫人。

  “臣妾,赵蛮女,拜见陛下。”

  刘宏起身,打量了一下赵蛮女。

  赵蛮女的本名为堂溪典女。

  堂溪典死后不久,便有人寻到蹇硕处,说棠溪典不是病故,而是死于谋杀。

  举报之人正是堂溪典女。

  她亲眼目睹了家中马夫,暗杀了堂溪典。

  棠溪典女知道,杨家在雒阳权势滔天,不敢去官府举报,于是找到了蹇硕。

  谁知她还在蹇硕处,家中忽然起火,只跑出来那位马夫。

  后来才知道,那马夫早已被杨赐收买。

  刘宏觉得堂溪典女身世可怜,就收在宫中。

  刘宏怕棠溪典女入宫,引起杨赐警觉,于是让赵忠把她登记为赵蛮女,意思是他的父亲是赵蛮,对外说是赵忠的族女。

  堂溪典女生在楚地,来雒阳不久,认识她的人很少。

  就是她说起话来,还带着一点楚音。

  刘宏牵着“羊”,让赵蛮女跟上,沉声道:“要是有人问你,你就说你父亲曾在楚地经商,所以你有些楚音,河北口意你也要学。”

  “是。”赵蛮女颔首。

  走了一会儿,赵蛮女问道:“我的父亲……我是说‘赵蛮’,是个什么出身,我也得知道吧。”

  刘宏道:“你的父亲赵蛮目前是赤炎军部司马。”

  “贼军啊!”赵蛮女瞪大眼睛。

  “马上就不是了,今日朝议,便要商议招降赤炎军一事,到时候你那父亲最少能做个县尉。”

  “那也不小了。”

  赵蛮女亲生父亲是五官中郎将,禁军五校之一,比现在的“反贼”父亲强得多。

  但故人已逝,赵蛮女除了为父报仇这个心思,其余的事情还是打算向前看。

  赵蛮女盯上了黑犬,黑犬一身官袍,带着进贤冠,十分滑稽。

  女子大多喜欢动物,赵蛮女问道:“他叫什么名字?”

  “羊。”刘宏答道。

  “一只狗,为什么要叫羊?”

  赵蛮女沉默一阵,眼中闪烁起莹莹泪光。

  刘宏颔首,心忖这个妃子可以划到卫良依那一组。

  “我和皇后说了,你以后的品级为美人,后宫没有贵人,除了皇后你最大。”

  “美人?”

  赵蛮女蹙眉道:“我才刚刚入宫,这不太好吧。”

  “这是因为朕要抚恤赵忠,你是赵忠的族人。”皇帝沉声道。

  赵蛮女颔首:“臣妾明白了,以后臣妾不仅要为家父复仇,还要为赵公复仇。”

  “你一个女子,复什么仇?”

  刘宏摆了摆手:“仇我帮你复,你只要记着这份恩情,将来保护好皇后和太子就行了。”

  “我不明白?”赵蛮女面带疑惑。

  “不明白就好好想,你会想明白的。”

  皇帝笑了笑,伸手揽住赵蛮女的腰,楚女多细腰,这腰肢皇帝盯了好一会儿了。

  赵蛮女双目缓缓闭上,红唇款送。

  虽然两人还没有夫妻之实,但是已经有了夫妻之名,而且皇帝面貌俊美,赵蛮女并不讨厌。

  刚刚亲吻一下。

  侍从来报:“陛下,该上朝了。”

  “等我。”

  刘宏松开赵蛮女,转身离开。

  赵蛮女脸颊赤红,还在回忆那一丝温存。

  ……

  雒阳南宫,前殿。

  百官沿着阶梯攀爬,一起上朝。

  刘虞和刘焉并排,缓缓前行。

  刘焉阴阳怪气道:“恭喜刘公荣升交州都护,以后你就是一等一的封疆大吏了。”

  刘虞冷哼一声,问道:“你那监奴还在吗?”

  “暴毙了。”刘焉沉声道。

  “下手够狠。”

  “那也没你狠,一口气要了我十万斛粮食,那可是我半辈子的积蓄啊!”

  刘虞笑道:“据说太常的家资,可造千辆马车,十万斛粮食对太常来说,九牛一毛吧。”

  “哼!”

  刘焉冷声道:“听闻刘和做宦官了,都护还真是教子有方啊。”

  “散骑常侍,过奖,过奖。”刘虞笑眯眯道。

  “你就不怕千夫所指?”刘焉怒道。

  刘虞冷笑道:“那也比遗臭万年强,听闻太常总和方士交往,说自己有天子气运,当乘六马金车。”

  “你!”

  刘焉低声道:“你……你怎么知道?”

  “这就是儿子做常侍的好处。”刘虞语气轻蔑。

  刘焉正了正身子,道:“那些方士好胡言乱语,我正要把他们押送有司论罪。”

  “你最好及时押送。”

  刘虞提醒道:“这个消息值不值十万斛粮食?”

  刘焉咽了一口唾沫。

  “好说,好说。”

  刘焉感觉,刘虞自从成为了宦党,忽然变得奸猾了。

  刘虞其实有些尴尬,这话是皇帝教的。

  “刘卿啊,你去交州,朕也没什么好送的,就送你十万斛粮食吧。”

  “多谢陛下。”

  “先别急着谢,这粮食得你自己取……”

  这不,粮食眼看到手了。

  刘虞倒也不是贪财之人,自己远赴数千里做官,手里拿着一批粮食,也好结交当地越人,方便治理。

  又榨了十万斛粮食。

  刘虞心里美滋滋。

  此时,一人在身边走过,前呼后拥,气势嚣张。

  刘虞一看,原来是司徒杨赐。

  “他好神气……”

  刘焉没好气道:“神气什么神气,死到临头还不自知。”

  刘虞低声道:“怎么了?”

  刘焉一摆头。

  “我不告诉你!”

  “嘿!”

  ……

  “陛下,臣认为,不能招降赤炎军,他们就是一群反贼、妖人,必须尽数剿灭。”

  朝堂之上,谏议大夫刘陶手捧玉笏,拱手出列。

  刘陶的话,几乎没人响应。

  朝臣都像看傻子一样看他。

  赤炎军都攻破幽州州治了,还愿意和朝廷谈,朝廷应该高兴才对啊,怎么还要打?

  杨赐看向周围,自己门下官员,纷纷沉默。

  来前说好一起发言的,怎么都哑巴了?

  坐在坐席上的刘焉微微一笑。

  杨赐为了当上司徒,把袁隗挤走,已经得罪了袁隗。

  袁隗花了大价钱,对杨赐的门下一顿砸,杨赐早已是孤家寡人了。

  可怜杨赐还不自知。

  实在可笑。

  刘陶感觉事情不对,紧接着高声道:“满朝文武,都是苟安避祸之徒,庸庸碌碌之辈,竟然不发正论。”

  此时,大将军府送来急报,直接递到何进手中。

  何进看后,大惊失色。

  刘宏问道:“大将军,何事?”

  何进拱手道:“回禀陛下,南阳军报,邓辅、黄忠于穰县阵斩南阳太守褚贡,赤炎军已经攻入南阳郡治宛城。”

  此话一出,朝堂哗然。

  紧接着,又一封军报送来。

  何进看后,急道:“陛下,邓辅、黄忠上表,言褚贡矫诏在先,赤炎道作乱在后,请陛下明察,若冤屈得洗,赤炎道愿归附朝廷。”

  闻言,朝臣一片议论之声。

  何进拱手,正色道:“陛下,我多次和赤炎道洽谈招降事宜,这都是为了大汉百万生灵,刘陶等人,一直横加阻止,不知意欲何为。”

  此时,谏议大夫种绍出列,拱手道:“臣据实弹劾,刘陶和褚贡勾结,矫诏逼反赤炎军,此等无父无君之徒,请陛下斩之。”

  杨赐一愣,种绍居然说出了这话,这人原本可一直支持自己。

  种绍拿出一沓信件。

  “现有刘陶和褚贡书信在此。”

  刘陶险些瘫倒在地,因为他确实和褚贡书信来往,参与了褚贡矫诏一事。

  杨赐一头冷汗,希望刘陶扛住,别把自己供出来。

  侍从将书信交给皇帝。

  赤炎军攻破了南阳,书信哪儿来的不言自明,只是这书信比军报来得还快,众人还是有些意外。

  杨赐恐怕早已被算计了。

  皇帝看过书信,命侍从传阅。

  百官看过书信,无不义愤填膺,纷纷出列。

  “请陛下斩杀刘陶!”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这些官员刚被刘陶骂做无能之辈,恨不得立即报复。

  刘宏问道:“刘陶,你还有何话说?”

  刘陶看向杨赐。

  “陛下,这都是司徒杨赐指使的,我也是无奈。”

  光禄大夫杨彪起身,厉声道:“胡说八道,你可有凭证?”

  杨赐办事小心,刘陶确实没有凭证,眼看要被问斩,满脸无奈。

  “我……我只有一死……”

  刘陶看见大殿的柱子,起身一头撞了上去。

  砰——

  脑浆迸裂,血溅五步,众臣纷纷躲避。

  刘宏起身,叹息道:“可惜了。”

  虎贲中郎将率领殿卫进来,速速清理,不一会儿大殿恢复如初。

  杨赐坐在席位上不发一言。

  刘宏也没有继续问,只是如常商议招降赤炎军一事。

  议程还算顺利。

  朝廷决议,将太行山脉十四县,房陵十县,划给赤炎道。

  册封张燕、赵云、邓辅、黄忠为中郎将,让他们为朝廷训练兵马,并授予举孝廉之权。

  具体事宜,由大将军何进,派遣使者和赤炎军商谈。

  何进认为,朝廷诚意足够,不怕赤炎军不同意。

  ……

  朝议结束。

  杨赐出宫,整个人如虚脱一般,魂不守舍。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

  宫门的旗杆被吹倒,险些砸到杨赐。

  杨赐吓了一跳,赶紧回家。

  ……

  是日,太常寺上表,言大风吹折旗杆,是上天示警,意思是司徒无德,建议朝廷罢免杨赐。

  奏表送到尚书台,迅速通过。

  内廷同意后,拟诏交尚书台签发。

  下午,诏书就送到杨赐家中。

  晚间,杨赐便死在了寝室,医者查看,说大概是气死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