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日昃之离难鼓缶 有嘉折首征远方(七)
众将环顾四野残兵败将,皆默然不语。李蜜见无人反对,便派信使径往长安,然后率大队人马随后迤逦而行。一路上,果见李渕一天一小使,两天一大使,不断慰问,对自己提的各项要求全部答应,于是李蜜死心塌地向长安而走。
不日到了长安郊外,太子率地方官员出城相迎,快到护城河时,又见古乐齐奏,热闹非凡。李蜜顿感身价倍增,打马直进长安城,路途中加入的郑兴、铁坨子等人,也带领本部人马一同入城。
李渕隆重接待了李蜜,非常热情地挽住李蜜说道:“欢迎瓦岗军投我大唐,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略备薄宴,不成敬意。”李蜜欣然入席,席间李渕频频敬酒,说道:“将军乃天下奇才,本当委以重任。只是最近职位吃紧,只好委屈将军先去就任光禄卿,是从三品官职,具体负责朝廷祭祀与国宴之事。”
贤鸺坐于末席,见状便与美淠说道:“如今天下纷扰,群雄并起。但似这李蜜,竟也难成大器。惟这太原李家,庙堂根基甚至是雄厚。今占据古都,已为兼并天下扫平障碍,看来附丽李氏方是吾之前途。”美淠道:“李唐之势确已无人可遏,但似你投靠李蜜,只有纸上谈兵之计,恐这李渕仍不会赏识于你。”贤鸺道:“姐姐有所不知,现李蜜虽败,瓦岗旧将李勣仍占据魏郡。李蜜降唐,李勣正不知何去何从。吾平日与李勣交往甚厚。现若毛遂自荐,请李渕派我前去安抚,山东唾手可得也。”
美淠道:“如此良机,不可再有,快去奏请李渕,但愿明日即能启行,勿使他人占先。”果然,贤鸺在向李渕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后,李渕十分欣赏。立即派人跟随其前往山东。贤鸺到了黎阳,发挥文笔之长,利用李蜜甘愿归唐作为劝降李勣的突破点,写书一封。果不其然,见了贤鸺的信使之后,李勣就对手下的人说道:“我这地盘本属魏王,现魏王归了大唐,吾即应将土地及人口册封以交予魏王,本人愿随之归唐。”
贤鸺不费一兵一卒就劝降了李勣,本想以此让李渕对自己刮目相看,但李渕眼里只有李勣的土地人口,十分欣赏并委以重任,对贤鸺功劳竟是视而不见,这就让他心里苦闷至极。好在还有一个太子李健成,颇看重贤鸺才华,将其招揽于门下,让他做了太子洗马,礼遇有加。
贤鸺感激太子的知遇之恩,认为其可以是自己附丽李唐合适人选。美淠见贤鸺又换了欲依附之人,就向他建议道:“太子虽为储君,但处境甚是凶险,古往今来能顺利登上大位者几希。何不问问诸爻智者们再做决定?”贤鸺说道:“也好也好,只是不知这回该是哪位哥哥或者姐姐前来了?”应着他的话音,九四爻现身于二人身边。美淠说道:“是九四爻哥哥现身了。”
贤鸺道:“九四爻哥哥好!前面我附丽李蜜,初九爻哥哥说其‘履错然’,行为错杂不可琢磨,后果不其然,不听吾计导致大败。现有这李唐太子待我甚佳,不知附丽于他是何结果?”九四爻道:“太子身为储君,必日日为人算计,附丽于他,贤鸺君务须时刻提防‘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的情况出现。”美淠道:“‘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听着好生让人不安。”
九四爻道:“这‘突如其来如’,就是会遭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焚如’就是被火焚烧;‘死如’就是突然死去。‘弃如’就是将被抛弃。”美淠道:“也就是说附丽于太子这样的人物,就需要防范突如其来的灾难,他的房子会被火给烧了,他自己也会不幸死了,这样贤鸺便会面临再次被抛弃的结局了?”九四爻道:“美淠君解读十分到位,吾不须多言,就此告辞了。”
九四爻的告诫让贤鸺心中甚是纠结,因不能预知突如其来的灾难何时降临,只能尽其所能帮太子力保储君之位。李健成做人坦率,性格宽厚,贤鸺辅助太子政务,很快就让李健成得到了李渕信任,朝廷大政全部由其一手制定。但太子的短板是战功不如其弟李世明显赫,贤鸺便建议李健成积极请战立功。武德五年,汉东王刘黑达勾结突厥寇犯山东,先下新城,再破定州,鲁地形势吃紧,李渕忙派李世明前去迎敌。李世明率军至山东后与刘黑达相持,不想被其暗中偷袭了营地,爱将李道玄率轻骑突袭救援,结果被刘黑达军包围阵亡。
李道玄跟随李世明征伐多年,秦王深为痛惜,说道:“道玄常随我深入敌阵,今为救我才会这样。”遂决定对刘黑达兵众施行悬民处死之策,即公示其名,获即处死。结果导致山东、河北民众妻子系虏,欲降无繇,反抗更加猛烈,让李渕感到了极大的威胁。贤鸺见机会来了,建议李健成主动请缨东征,认为一旦错过这个时机,让李世明再次得手,其在朝廷的根基就会更加深厚,威望就会升至极点。太子此时出兵,若能获胜,战略意义远大于李世明的其他战绩。
李渕同意了太子的请战,出征前,贤鸺晋见李健成,说道:“殿下可知刘黑达之乱为何难以平息?”李健成道:“莫非与用兵不力有关?”贤鸺道:“非也。实是由秦王悬民处死之策所致,太子若悉解其囚俘,慰谕遣之,则可以坐视刘黑达兵卒离散。”李健成遂用其计,给军队制定军法号令,结果太子军至,秋毫无犯,获俘皆抚遣之,令其弃甲归田。俘虏们果然欣喜异常,奔走相告,结果前后只用了九天时间,刘黑达的部队就军心涣散,部下纷纷缚其渠长来降,就是刘黑达本人,也很快被部下绑了擒献于太子。